第50节(3 / 4)
朝轻岫温声道:“正是区区。”
杨见善由衷觉得,唐任名失败的实在不冤。
谁知道一个最适合在六扇门中发光发热的神捕级人物,居然会待在绿波庄内度假。
朝轻岫:“在知晓唐任名不可靠之后,咱们自然得重新审视他的说法。提炼一下他口供中的关键要素,在排除掉所有不必要线索后,他想表达的意思只剩下一个,就是直到辰时末的时候,孙乘齐依旧活着。”
毕竟不管是唐任名曾经见过孙乘齐,还是唐任名曾经在茅房见过孙乘齐,都只能增加前者的嫌疑,只有孙乘齐活到辰时末这件事,才能让唐任名因为没有时间对孔昊然下手而脱罪。
杨见善诧异:“原来孙乘齐没有活到辰时末?”
朝轻岫:“既然唐君宁愿冒着被怀疑是最后遇见受害者之人的风险,也要加上这样一句口供,那么孙君当时应该已经死了,而且还是死了有一段时间。”
“可是按照朝帮主之前的说法,赵君的没有任何撒谎的理由……”
不是说这两人并非同谋吗?
杨见善觉得听朝轻岫推理是一个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每解决一个旧问题,就会冒出一堆让他怀疑自己到底长没长脑子的新问题。
朝轻岫笑了一声:“赵君确实没有与唐任名合谋。杨捕头想想,赵君不善与人交际,而孙、孔两人都是今年新入学的学生,彼此是同舍,成绩相仿,又常在一起读书,赵君弄错了他二人的身份,那也很难被人察觉啊。”
第64章
“所以唐任名在被二次询问时, 才会特地补充一段谎言,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孔昊然死亡时的不在场证明,当时唐任名乍看是为了赵君作证, 实则是为了增强赵君话里曾在观涛阁中见过孙乘齐一事的可信度。赵君是左撇子, 本就很难被认定是凶手, 有了唐任名的话后,她也会因为不再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 逐渐淡出调查人员的视线。
杨见善感觉自己的脑子仿佛被雷劈过, 有种强烈的顿悟感:“所以当时赵君在观涛阁内看到的人其实是孔君?!”
朝轻岫:“大约就是如此。若想要验证也容易, 只要去找赵君去认认尸,或者去翻翻孔君的遗物,说不定还能发现那本笔记。”
杨见善点头表示理解。
唐任名都过来灭口, 肯定是担心赵作元发现自己之前一直认错了人。
杨见善:“在下忽然有一个疑问, 如果一开始过来问赵君借笔记的人是孔君,后来孙君又来了, 在茅房中问唐君借笔记, 那有如何?”
朝轻岫道:“当时唐君说自己是在观涛阁附近见到的孙君,既然如此,孙君肯定会先去观涛阁中放下随身携带的书籍纸笔等物, 只要他进入观涛阁, 就能看到已经问赵君借过笔记的孔君, 他两人常在一块读书,借一份笔记就行。”然后又道,“其实绿波庄这个案子, 还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可以确认嫌疑人。”
杨见善:“……愿闻其详。”
他很好奇朝轻岫口中的简单究竟能简单到哪里去。
朝轻岫:“在排除了江湖人士与绿波庄内仆役的作案动机后,需要怀疑的就只剩周丹实、赵作元、项意儒、蒋微白、张书玉还有唐任名而已。
“项意儒因为腿伤的缘故可以排除, 赵作元在观涛阁内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期间没有发出足以引起同学注意的大的动静,随后就从绿波庄内离开,作案条件不足。
“张书玉与周丹实自从辰时二刻后就一直待在一起,可以互为人证。至于蒋微白,他看似没有证人,不过仔细想想,沉尸地点在观涛阁旁,倘若他是凶手,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活动,绿波庄内又不是没有仆役,蒋微白得如何确认在此期间没有人恰好注意到自己?
“对比其他人来说,只有唐任名的自由活动时间最充分。”
说到此处,朝轻岫又是一笑:“在下记得,以前曾有一位前辈说过,‘当你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性,不管剩下的答案有多么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1’。”又看向杨见善,“与杨捕头共勉。”
杨见善沉思:“果然真知灼见,不知是哪位江湖前辈?该如何称呼?”
朝轻岫顿了下才回答:“……他老人家无意于江湖中扬名,又早不在这个世上,不提也罢。”
杨见善没有追根究底,只道:“现在只要去问问唐任名,知道他为什么杀孙、孔两人,案子便可以了结。”
朝轻岫:“冲动杀人可能是起了争执,后面杀害孔昊然,多半是为了灭口,他二人是官学同舍,自然了解彼此情况。依照我的猜测,多半是孔孙两人都知道一些有关唐任名的事情,他杀了一个后,担心另一个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言,于是又找机会干掉了第二个。” ↑返回顶部↑
杨见善由衷觉得,唐任名失败的实在不冤。
谁知道一个最适合在六扇门中发光发热的神捕级人物,居然会待在绿波庄内度假。
朝轻岫:“在知晓唐任名不可靠之后,咱们自然得重新审视他的说法。提炼一下他口供中的关键要素,在排除掉所有不必要线索后,他想表达的意思只剩下一个,就是直到辰时末的时候,孙乘齐依旧活着。”
毕竟不管是唐任名曾经见过孙乘齐,还是唐任名曾经在茅房见过孙乘齐,都只能增加前者的嫌疑,只有孙乘齐活到辰时末这件事,才能让唐任名因为没有时间对孔昊然下手而脱罪。
杨见善诧异:“原来孙乘齐没有活到辰时末?”
朝轻岫:“既然唐君宁愿冒着被怀疑是最后遇见受害者之人的风险,也要加上这样一句口供,那么孙君当时应该已经死了,而且还是死了有一段时间。”
“可是按照朝帮主之前的说法,赵君的没有任何撒谎的理由……”
不是说这两人并非同谋吗?
杨见善觉得听朝轻岫推理是一个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每解决一个旧问题,就会冒出一堆让他怀疑自己到底长没长脑子的新问题。
朝轻岫笑了一声:“赵君确实没有与唐任名合谋。杨捕头想想,赵君不善与人交际,而孙、孔两人都是今年新入学的学生,彼此是同舍,成绩相仿,又常在一起读书,赵君弄错了他二人的身份,那也很难被人察觉啊。”
第64章
“所以唐任名在被二次询问时, 才会特地补充一段谎言,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孔昊然死亡时的不在场证明,当时唐任名乍看是为了赵君作证, 实则是为了增强赵君话里曾在观涛阁中见过孙乘齐一事的可信度。赵君是左撇子, 本就很难被认定是凶手, 有了唐任名的话后,她也会因为不再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 逐渐淡出调查人员的视线。
杨见善感觉自己的脑子仿佛被雷劈过, 有种强烈的顿悟感:“所以当时赵君在观涛阁内看到的人其实是孔君?!”
朝轻岫:“大约就是如此。若想要验证也容易, 只要去找赵君去认认尸,或者去翻翻孔君的遗物,说不定还能发现那本笔记。”
杨见善点头表示理解。
唐任名都过来灭口, 肯定是担心赵作元发现自己之前一直认错了人。
杨见善:“在下忽然有一个疑问, 如果一开始过来问赵君借笔记的人是孔君,后来孙君又来了, 在茅房中问唐君借笔记, 那有如何?”
朝轻岫道:“当时唐君说自己是在观涛阁附近见到的孙君,既然如此,孙君肯定会先去观涛阁中放下随身携带的书籍纸笔等物, 只要他进入观涛阁, 就能看到已经问赵君借过笔记的孔君, 他两人常在一块读书,借一份笔记就行。”然后又道,“其实绿波庄这个案子, 还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可以确认嫌疑人。”
杨见善:“……愿闻其详。”
他很好奇朝轻岫口中的简单究竟能简单到哪里去。
朝轻岫:“在排除了江湖人士与绿波庄内仆役的作案动机后,需要怀疑的就只剩周丹实、赵作元、项意儒、蒋微白、张书玉还有唐任名而已。
“项意儒因为腿伤的缘故可以排除, 赵作元在观涛阁内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期间没有发出足以引起同学注意的大的动静,随后就从绿波庄内离开,作案条件不足。
“张书玉与周丹实自从辰时二刻后就一直待在一起,可以互为人证。至于蒋微白,他看似没有证人,不过仔细想想,沉尸地点在观涛阁旁,倘若他是凶手,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活动,绿波庄内又不是没有仆役,蒋微白得如何确认在此期间没有人恰好注意到自己?
“对比其他人来说,只有唐任名的自由活动时间最充分。”
说到此处,朝轻岫又是一笑:“在下记得,以前曾有一位前辈说过,‘当你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性,不管剩下的答案有多么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1’。”又看向杨见善,“与杨捕头共勉。”
杨见善沉思:“果然真知灼见,不知是哪位江湖前辈?该如何称呼?”
朝轻岫顿了下才回答:“……他老人家无意于江湖中扬名,又早不在这个世上,不提也罢。”
杨见善没有追根究底,只道:“现在只要去问问唐任名,知道他为什么杀孙、孔两人,案子便可以了结。”
朝轻岫:“冲动杀人可能是起了争执,后面杀害孔昊然,多半是为了灭口,他二人是官学同舍,自然了解彼此情况。依照我的猜测,多半是孔孙两人都知道一些有关唐任名的事情,他杀了一个后,担心另一个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言,于是又找机会干掉了第二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