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2 / 4)
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以看起来每日里处理的都是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但是黎修平看重的却是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这些,可不是苦读圣贤书可以做到的。
寒窗苦读的前面十多年实际上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想要当一个好官就要深入到百姓中去,做实事。
第367章 最好的选择
因此,黎修平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外放到这么一个小县城做知县,每日里肯定忙碌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且短期内会看不出政绩。
黎修平却是一直表现得不急不躁,他还年轻,即便是已经在京城那边待了四年实际上也不过才过及冠之年。
因此在决定了要谋求外放的职位时,黎修平特意进宫认真恳切的跟皇帝详谈过一次。
他还年轻,实际上心性不够成熟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性,并不想在一开始就被定性。
如果他真的接受了皇上的好意,一开始外放就是州府的首官,对黎修平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
黎修平知道自己的年纪太轻而且没有处理地方事务的经验,很容易被人欺负或者是受到蒙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相反,这会儿他蜗居在阳丰县,才是最好的选择。
五年,这是黎修平给自己设定的时间,五年之后他必然会有所成。
当然,即便只是在县衙处理每日的琐碎事情,黎修平也都是抱持着极大的热情。
并且知道娘和媳妇在这边认识的人少也不太方便经常出门,有的时候在衙门里遇到好玩的可以和家人分享的案例,他晚上回去也会跟她们讲讲的。
正好,就像是媳妇所说,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了解的。
哪怕是母子、夫妻,如果每日里都是各自忙碌不说话,再好的感情也会变淡。
不过连续的忙碌已经让黎大人变成了工作狂,跟母妻才闲话了几句家常,结果话锋一转又回到他衙门的案子上:
“最近我接到一桩案子,看起简单,可是我却不知道该不该认真地判决下去。”
方青青倒是奇了怪了:“三郎哥哥,为什么这么说?”
“依我看,到头来苦主十有八|九会改变主意撤状的。”
这下子,难得的连石氏都有了一点的兴趣:“好了三郎,你直接说说是什么案子。”
这桩案子其实很简单,而且证据确凿,是和最近刚中了童生试的一名秀才有关。
寒门出身的张生,娶妻黄氏,儿女双全夫妻恩爱。
而且张生一直埋首苦读,连考了三次九年才考中的秀才,之前一直都在书院苦读。
家中杂事以及伺奉二老养育儿女皆是黄氏一人承担,可以说是苦熬了许多年。
终于是考中了秀才阖家欢喜,正筹划着要去省城参加秋闱争取中举,尔后再进京赶考。
无奈这些年张生读书已经耗尽了家资,去参加秋闱是需要银两的,而且张生还听说中举之后进京更需要银子。
再就是,考试之前最好能花费一些银钱打听主考官的喜好,这样中举才更有把握。 ↑返回顶部↑
这些,可不是苦读圣贤书可以做到的。
寒窗苦读的前面十多年实际上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想要当一个好官就要深入到百姓中去,做实事。
第367章 最好的选择
因此,黎修平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外放到这么一个小县城做知县,每日里肯定忙碌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且短期内会看不出政绩。
黎修平却是一直表现得不急不躁,他还年轻,即便是已经在京城那边待了四年实际上也不过才过及冠之年。
因此在决定了要谋求外放的职位时,黎修平特意进宫认真恳切的跟皇帝详谈过一次。
他还年轻,实际上心性不够成熟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性,并不想在一开始就被定性。
如果他真的接受了皇上的好意,一开始外放就是州府的首官,对黎修平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
黎修平知道自己的年纪太轻而且没有处理地方事务的经验,很容易被人欺负或者是受到蒙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相反,这会儿他蜗居在阳丰县,才是最好的选择。
五年,这是黎修平给自己设定的时间,五年之后他必然会有所成。
当然,即便只是在县衙处理每日的琐碎事情,黎修平也都是抱持着极大的热情。
并且知道娘和媳妇在这边认识的人少也不太方便经常出门,有的时候在衙门里遇到好玩的可以和家人分享的案例,他晚上回去也会跟她们讲讲的。
正好,就像是媳妇所说,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了解的。
哪怕是母子、夫妻,如果每日里都是各自忙碌不说话,再好的感情也会变淡。
不过连续的忙碌已经让黎大人变成了工作狂,跟母妻才闲话了几句家常,结果话锋一转又回到他衙门的案子上:
“最近我接到一桩案子,看起简单,可是我却不知道该不该认真地判决下去。”
方青青倒是奇了怪了:“三郎哥哥,为什么这么说?”
“依我看,到头来苦主十有八|九会改变主意撤状的。”
这下子,难得的连石氏都有了一点的兴趣:“好了三郎,你直接说说是什么案子。”
这桩案子其实很简单,而且证据确凿,是和最近刚中了童生试的一名秀才有关。
寒门出身的张生,娶妻黄氏,儿女双全夫妻恩爱。
而且张生一直埋首苦读,连考了三次九年才考中的秀才,之前一直都在书院苦读。
家中杂事以及伺奉二老养育儿女皆是黄氏一人承担,可以说是苦熬了许多年。
终于是考中了秀才阖家欢喜,正筹划着要去省城参加秋闱争取中举,尔后再进京赶考。
无奈这些年张生读书已经耗尽了家资,去参加秋闱是需要银两的,而且张生还听说中举之后进京更需要银子。
再就是,考试之前最好能花费一些银钱打听主考官的喜好,这样中举才更有把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