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真是巧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黎修平进京之前也跟他爹详谈协商过。
  中举之后可以帮族人挂靠田地,黎修平当然是清楚的。
  一般的百姓都知道,各种杂税加起来还是比较繁重的,像是农人靠天吃饭只要每天勤勤勉勉的下地干活。
  风调雨顺的话,日子应该不难过,最起码可以自己丰衣足食啊。
  可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呢,农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田地里的产出却是多半要拿去交税的。
  如果再遇到盘剥的乡绅,真正能够剩下到自家的,并不多。
  中举之后黎修平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把族人的土地都挂靠到他的名下,是不是就可以帮助到乡亲们?
  但是在外求学这么久,黎修平听说的更多,还有许多仗势欺人的权贵趁着农人挂靠的机会谋夺了别人的土地。
  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又没了地,这日子可真是要过不下去的。
  第176章 心有余而力不足
  听了三郎的话,黎老头一惊,差点就跳起来了。
  “老三,我跟你说啊,你可不能做这样的缺德事。”
  黎修平皱了皱眉头,依旧是认真地解释道:“爹,你要相信你的儿子。”
  忍不住的,他还是多说了一句:“我不会干这种事的。”
  但是,黎修平还是多想了许多,想起了从他启蒙到现在一路上读书的艰辛以及幸运。
  除了媳妇是他的福星,最开始,他要感谢的人是村里的老秀才。
  中举之后,黎修平也提了一份厚实的礼物去拜访老秀才了。
  他的启蒙恩师年岁已高头发花白甚至有点老眼昏花了,先生告诉他,年纪大了以后村里的学堂可能办不下去了。
  除了眼神不好耳朵也不好使了,无法再教更多的幼童读书了。
  “村里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只能看天吃饭,一年辛苦劳作到头来交完了税也只够一家人的吃喝。
  哪里还有余钱送孩子去读书,在这里我办了十几年的学堂,不敢说教出多少好学生最起码问心无愧。
  三郎啊,因为你中举了的事情,村里人更多的看到了读书的希望。
  如果有可能,有可能,希望——”
  后面的话,老秀才却没有再说下去了。
  他也觉得羞愧,觉得不太可能。
  即便黎家日子现在好过许多了,可是黎三郎中举之后接下来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了,这一来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进去。
  哪里还有余力干其他的,想到这里,老秀才只能一声叹息。
  然后,重重地低下了头。
  当时,黎修平什么话都没说,未知没影的事他不好去承诺什么。
  但是他想起在他年幼的时候,趴在学堂外面偷看被老秀才抓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