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 / 4)
大约是因为祖上几代单传,郭敞的爷爷都自己而起真的是十分优厚。继承人就不说了,就算是没继承位置的,也是方方面面照顾着!照顾着儿子这一代不算,还要考虑后面生发出的子孙...素娥粗略知道大燕的宗室政策,乍一看就觉得很像明朝。
当然,如果郭家的男孩儿如果一直这么难,那宗室问题大概是不会成为包袱的。哪怕以最乐观的估计,大燕最后是因为‘王朝周期律’亡的,即王朝后期人口暴涨而土地兼并剧烈,大量农民吃不上饭,于是最终改朝换代——那时候郭家宗室怕是也没繁衍出足够拖垮财政的子孙。
真的,相比起那个,更应该担心皇帝没有儿子活下来,只能从宗室里挑。而宗室里,正经的宗室子弟,哪怕从武帝的儿子发出去的开始选,也没几个可选的...真要是那样了,真搞个皇太女出来,说不定还能给华夏史添上不一样的风景。
女皇有,但皇太女还没有呢!
当下的问题是,郭敞的爷爷自己就两个儿子,而资源那么多,漏一些给‘义子’们也很正常。等到郭敞的爹称帝,制定宗室政策时,‘萧规曹随’给广义上的宗室的政策也很好——现在的问题是,郭敞觉得那些政策有问题。
以那些远亲的繁衍速度,很快供养宗室这一块儿,开支绝大部分就要在他们身上了。武帝这一脉,也是本朝正脉,反倒成了添头...自家这一大笔钱,要真是自家花了也就罢了,花在‘外人’身上,总不得劲。
特别是这笔开销当下还以很快的速度膨胀着,这等于是每天提醒郭敞这件事,能心气顺才有鬼了!
所以郭敞最近是有和大臣商量,改革宗室政策。对此大臣是很赞成的,毕竟这笔给宗室的钱朝廷又用不到。相反,朝廷的收入就那么些,给宗室多了,别的地方不就少了吗?大家都是在抢‘预算’,巴不得如此呢!
对此宗室当然不乐意,武帝传下来的本朝正脉倒是不担心,就那么小猫三两只,因此和郭敞的关系都很亲密——这就像是后世,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好的地区,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堂兄弟姐妹往往和亲兄弟姐妹差不多。
这些正经宗室都很清楚,刀砍不到自己身上。甚至说不定从那些远亲身上砍下来的好处,有些还会分到自己身上...真正对此不乐意的宗亲,就是那些远亲了。
他们家里当初也是开国功臣,毕竟郭家族谱上人不少,就他们被认做义子,当然是有原因的。如此他们在勋贵中是很吃得开的,自身的爵位更是一半来自宗室,一半来自军功...联合勋贵,再加上自身本就有实权,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可以和郭敞‘博弈’t一番。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想真的博弈...且不说勋贵本就是团结在皇权周围的,是皇权意志的延伸,他们和勋贵的那点儿共同利益,根本不够让他们在这件事上出力太多。换个说法,打打辅助,帮忙说几句话可以,别的就别想了。
就说这些远亲宗室自己,他们难道不是皇权的延伸吗?他们这一代的超然地位,还可以说是一半来自皇帝,一半来自自己的功劳。等到他们的子孙后代,长于深宅大院,又天下承平,那就得大部分靠皇权了——事实上,都不用等,不少远亲宗室已经换代了。
嗯,这不奇怪,皇帝都换代了,先帝也是正常年纪驾崩的,这些和他同辈的义兄弟家换代也是应该的。
所以,能不‘博弈’还是不要博弈的好,就算非要和官家做过这一场,大家也希望没有直接对抗。像是通过讨好官家身边当红的人,在官家耳边说好话,强调宗室拱卫皇室的意义云云,就是不错的路子。
一些远亲宗室找上的勋贵其实也属于此类,而除了勋贵外,他们也找过心腹大臣、宦官,以及宠妃。这三类人各有各的不便之处,如那大臣,都是官家心腹了,加上此事朝堂上整体是赞成的,就很难被讨好说服。
宦官倒是容易打通一些,但郭敞是个对宦官有戒心的人。旧唐末期,宦官之乱实在是个太深刻的教训,这还没过去太久呢!所以如今宫廷里的太监,权力很是受限,基本被圈在宫廷之中。若要对宫外的事说道,郭敞立刻就能要了他们小命。
相对而言,走宠妃路线也有为难之处,可也比前两者靠谱。因为这个原因,最近宫里的娘娘们,多少都能得到这些远亲宗室家的宗妇们的‘亲近’——主动接近是一方面,上赶着‘孝敬’钱财之类是另一方面。
如素娥这般,当下最得宠的妃子就更不要说了!这些宗妇都想和她‘亲近’,只可恨素娥平常很少和人交际,加上过去低调到了极点,宗妇们就算强行拉关系也做不到...她们甚至很难寻到搭话的空子,送礼都难得名目。
“...倒不是我们这些妇道人家非要议论这些,只是这些日子听着外子忧心忡忡,也知道了一些。我们自然知道官家的意思,为了开源节流,减少朝廷负担么。可天下事哪能只看一面?供养宗室是开支不小,可宗室拱卫皇室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宗妇就侃侃而谈。
“史书上宗室虚弱,导致国君不振,臣子‘以下凌上’的事儿又不止一次两次。春秋时的晋国、三国时的曹魏......”
其他宗妇也从这话起,各有说辞...说真的,若是个寻常后妃,缺乏政治素养,真的很容易被她们说服——当然,被说服不代表就会愿意帮忙办事,只不过是心理障碍没有了,真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官家的好事。
至于到底帮不帮忙,还得看这些人其他操作。
素娥的话,算是卡在第一层了,根本不能被说服...素娥上辈子接受了十几年教育,学过历史、学过政治,还在网上看过无数论政、键政的。这些根本连小水花都不算,就是平静的流水,从她左耳朵流进去,又从右耳朵流出来。
第143章 宫廷岁月143
对于远亲宗妇们的有意‘讨好’, 素娥都是表面上客气,实则什么都没答应。甚至后续送来的一些过于珍贵的礼物,素娥也回赐了价值差不多对等的东西——只要不是装傻, 都能觉出其中的隐藏含义。
送礼、回礼就是这样的, 一方有求于人时, 另一方如果直接收下, 没有回礼,或者回礼基本就是象征意义,那就是答应办事的意思。反而很客气地回以价值对等,甚至比礼物价值略高的东西, 这不是什么‘好事’。其潜藏意思是, 我们不熟, 也不需要变得更熟。
“娘子, 这珍珠冠也要回礼么?这可有些难办。”记录收进礼物的何小福一边做账, 一边心里算计着价值。
本朝女子妆饰极重珍珠,甚至还有‘珍珠妆’的名目, 就是用珍珠代替了旧唐时女子妆奁重常见的面靥之类,将半颗珍珠用‘呵胶’粘在嘴角、眼下、脸颊、太阳穴周围。因此, 用珍珠制成此时最受欢迎的冠子, 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让素娥给郭敞吹‘枕头风’, 有一个远亲宗室竟然送了这一只北珠制成的珍珠冠。 ↑返回顶部↑
当然,如果郭家的男孩儿如果一直这么难,那宗室问题大概是不会成为包袱的。哪怕以最乐观的估计,大燕最后是因为‘王朝周期律’亡的,即王朝后期人口暴涨而土地兼并剧烈,大量农民吃不上饭,于是最终改朝换代——那时候郭家宗室怕是也没繁衍出足够拖垮财政的子孙。
真的,相比起那个,更应该担心皇帝没有儿子活下来,只能从宗室里挑。而宗室里,正经的宗室子弟,哪怕从武帝的儿子发出去的开始选,也没几个可选的...真要是那样了,真搞个皇太女出来,说不定还能给华夏史添上不一样的风景。
女皇有,但皇太女还没有呢!
当下的问题是,郭敞的爷爷自己就两个儿子,而资源那么多,漏一些给‘义子’们也很正常。等到郭敞的爹称帝,制定宗室政策时,‘萧规曹随’给广义上的宗室的政策也很好——现在的问题是,郭敞觉得那些政策有问题。
以那些远亲的繁衍速度,很快供养宗室这一块儿,开支绝大部分就要在他们身上了。武帝这一脉,也是本朝正脉,反倒成了添头...自家这一大笔钱,要真是自家花了也就罢了,花在‘外人’身上,总不得劲。
特别是这笔开销当下还以很快的速度膨胀着,这等于是每天提醒郭敞这件事,能心气顺才有鬼了!
所以郭敞最近是有和大臣商量,改革宗室政策。对此大臣是很赞成的,毕竟这笔给宗室的钱朝廷又用不到。相反,朝廷的收入就那么些,给宗室多了,别的地方不就少了吗?大家都是在抢‘预算’,巴不得如此呢!
对此宗室当然不乐意,武帝传下来的本朝正脉倒是不担心,就那么小猫三两只,因此和郭敞的关系都很亲密——这就像是后世,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好的地区,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堂兄弟姐妹往往和亲兄弟姐妹差不多。
这些正经宗室都很清楚,刀砍不到自己身上。甚至说不定从那些远亲身上砍下来的好处,有些还会分到自己身上...真正对此不乐意的宗亲,就是那些远亲了。
他们家里当初也是开国功臣,毕竟郭家族谱上人不少,就他们被认做义子,当然是有原因的。如此他们在勋贵中是很吃得开的,自身的爵位更是一半来自宗室,一半来自军功...联合勋贵,再加上自身本就有实权,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可以和郭敞‘博弈’t一番。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想真的博弈...且不说勋贵本就是团结在皇权周围的,是皇权意志的延伸,他们和勋贵的那点儿共同利益,根本不够让他们在这件事上出力太多。换个说法,打打辅助,帮忙说几句话可以,别的就别想了。
就说这些远亲宗室自己,他们难道不是皇权的延伸吗?他们这一代的超然地位,还可以说是一半来自皇帝,一半来自自己的功劳。等到他们的子孙后代,长于深宅大院,又天下承平,那就得大部分靠皇权了——事实上,都不用等,不少远亲宗室已经换代了。
嗯,这不奇怪,皇帝都换代了,先帝也是正常年纪驾崩的,这些和他同辈的义兄弟家换代也是应该的。
所以,能不‘博弈’还是不要博弈的好,就算非要和官家做过这一场,大家也希望没有直接对抗。像是通过讨好官家身边当红的人,在官家耳边说好话,强调宗室拱卫皇室的意义云云,就是不错的路子。
一些远亲宗室找上的勋贵其实也属于此类,而除了勋贵外,他们也找过心腹大臣、宦官,以及宠妃。这三类人各有各的不便之处,如那大臣,都是官家心腹了,加上此事朝堂上整体是赞成的,就很难被讨好说服。
宦官倒是容易打通一些,但郭敞是个对宦官有戒心的人。旧唐末期,宦官之乱实在是个太深刻的教训,这还没过去太久呢!所以如今宫廷里的太监,权力很是受限,基本被圈在宫廷之中。若要对宫外的事说道,郭敞立刻就能要了他们小命。
相对而言,走宠妃路线也有为难之处,可也比前两者靠谱。因为这个原因,最近宫里的娘娘们,多少都能得到这些远亲宗室家的宗妇们的‘亲近’——主动接近是一方面,上赶着‘孝敬’钱财之类是另一方面。
如素娥这般,当下最得宠的妃子就更不要说了!这些宗妇都想和她‘亲近’,只可恨素娥平常很少和人交际,加上过去低调到了极点,宗妇们就算强行拉关系也做不到...她们甚至很难寻到搭话的空子,送礼都难得名目。
“...倒不是我们这些妇道人家非要议论这些,只是这些日子听着外子忧心忡忡,也知道了一些。我们自然知道官家的意思,为了开源节流,减少朝廷负担么。可天下事哪能只看一面?供养宗室是开支不小,可宗室拱卫皇室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宗妇就侃侃而谈。
“史书上宗室虚弱,导致国君不振,臣子‘以下凌上’的事儿又不止一次两次。春秋时的晋国、三国时的曹魏......”
其他宗妇也从这话起,各有说辞...说真的,若是个寻常后妃,缺乏政治素养,真的很容易被她们说服——当然,被说服不代表就会愿意帮忙办事,只不过是心理障碍没有了,真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官家的好事。
至于到底帮不帮忙,还得看这些人其他操作。
素娥的话,算是卡在第一层了,根本不能被说服...素娥上辈子接受了十几年教育,学过历史、学过政治,还在网上看过无数论政、键政的。这些根本连小水花都不算,就是平静的流水,从她左耳朵流进去,又从右耳朵流出来。
第143章 宫廷岁月143
对于远亲宗妇们的有意‘讨好’, 素娥都是表面上客气,实则什么都没答应。甚至后续送来的一些过于珍贵的礼物,素娥也回赐了价值差不多对等的东西——只要不是装傻, 都能觉出其中的隐藏含义。
送礼、回礼就是这样的, 一方有求于人时, 另一方如果直接收下, 没有回礼,或者回礼基本就是象征意义,那就是答应办事的意思。反而很客气地回以价值对等,甚至比礼物价值略高的东西, 这不是什么‘好事’。其潜藏意思是, 我们不熟, 也不需要变得更熟。
“娘子, 这珍珠冠也要回礼么?这可有些难办。”记录收进礼物的何小福一边做账, 一边心里算计着价值。
本朝女子妆饰极重珍珠,甚至还有‘珍珠妆’的名目, 就是用珍珠代替了旧唐时女子妆奁重常见的面靥之类,将半颗珍珠用‘呵胶’粘在嘴角、眼下、脸颊、太阳穴周围。因此, 用珍珠制成此时最受欢迎的冠子, 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让素娥给郭敞吹‘枕头风’, 有一个远亲宗室竟然送了这一只北珠制成的珍珠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