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 / 4)
时乐没来得及多想,就听到院子里有人在叫他,“乐哥儿,快进来,你们怎么那么慢?这里都开始了。”
时乐顺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个姓王的嫂子,前两天他出门经常遇到,一来二去也熟悉了许多。
“嫂子,这就来,开始许久了吗?”
“可不是嘛,都过了十来个了。”
时乐回头望了顾朝朗一眼,两人就从人少处往前走。
立夏自古有“验肥瘦”的习俗,传说中这一天人们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酷热,也不会消瘦,没有疾病灾祸缠身。
现在这年头,平头老百姓缺衣少食的多,不说灾荒年间,就是风调雨顺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再加上田地里的活计重,还有徭役,吃得少,干得多,自然而然人就会消瘦。
人一旦过瘦就容易生病,没有银钱就会缺医少药,许多人只能自己熬着,或者根据老一辈传下来的土法子去山里找一些草药煎水喝。
所以立夏这日,大家都会早早吃过饭,一个村的人聚到一起,用大秤称体重,希望接下来不要瘦,也不要生病,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过一年。
“称重”是很有讲究的,用的大秤长度比一个人还要高,一把四周用架子固定的小竹椅挂在秤钩上,秤和竹椅都缠上红绳,寓意着吉祥如意。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秤砣只可向外挪,不能往里移,报体重时逢“九”便报“十”,还有一些小的讲究,都是为了图个吉利。
负责称重的一般是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中年人,或是口齿伶俐人缘好的,但也不固定,村里人不少,都是轮换着来。
时乐凑过去看时正在称重的一群小孩儿,时乐看着脸熟的只有五六个,剩下的都没怎么见过,年龄也从三四岁到十几岁不等,再小一些的就是由自家大人抱着已经早早称过了。
时乐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们刚往前凑就看到顾大伯和伯娘在前头,还有堂哥一家三口,李秋芳也看见了他们,就招手让他们过去,然后和他们一一说了刚才的事儿。
李秋芳说完才笑着道:“你们怎么来这么晚?我方才看了一圈不见你们,要是再不来我都要让你们堂哥去叫你们了。”
时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声道:“想着还早就吃了饭慢慢来的。”
李秋芳也笑着拍了拍他的手,“也不算晚,现在来正合适,离轮到我们还早呢,先是幼童和少年,然后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的老人,最后才是咱们。”
时乐点了点头,就站在李秋芳身旁看着前面称人的场景。
“玉成小子,今年有四十斤了,长胖了啊。”
“平哥儿,怎么十岁了才五十斤,要多吃点饭才行啊。”
“哎呦这是个小胖墩,九岁就六十斤了,真好真好,今年也要多吃点啊。”
……
村里孩子不算多,没一会儿的功夫已经称完了,接下来就是老人,老人更少,五十多岁的还算多,上六十的只有五个,七十岁往上的就一个都没有了。
称老人更麻烦一些,除了负责称重的,竹椅两旁还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准备着,生怕老人家一个没坐稳摔了。
“高奶奶,您这有七十斤呢,来年得再多吃些,长命百岁呢。”
“叔爷,您今年还有八十斤嘞,指定能长命百岁。”
还能来凑这个热闹的老人家都是身体不错的,称过也不急着走,村长见状连忙招呼几个年轻人去拿几个凳子过来给他们坐着。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村里的也如此,别的不说,一个老人家的见识能给村里帮不少忙,还有一些老人家自己的治病偏方,有的时候也是能救人活命的。
老幼称完后,剩下的顺序就不讲究了,想快点儿称的就凑上去,想慢慢来的就在后面。
农忙刚告一段落,村里人好不容易能聚到一起,这会儿大家都三三两两地凑着说话,这会儿大家都在,也没有不开眼的还当面说闲话的,都是夸这家的姑娘心灵手巧,那家的小子手脚麻利,还有哪个哥儿大方爽利的。 ↑返回顶部↑
时乐顺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个姓王的嫂子,前两天他出门经常遇到,一来二去也熟悉了许多。
“嫂子,这就来,开始许久了吗?”
“可不是嘛,都过了十来个了。”
时乐回头望了顾朝朗一眼,两人就从人少处往前走。
立夏自古有“验肥瘦”的习俗,传说中这一天人们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酷热,也不会消瘦,没有疾病灾祸缠身。
现在这年头,平头老百姓缺衣少食的多,不说灾荒年间,就是风调雨顺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再加上田地里的活计重,还有徭役,吃得少,干得多,自然而然人就会消瘦。
人一旦过瘦就容易生病,没有银钱就会缺医少药,许多人只能自己熬着,或者根据老一辈传下来的土法子去山里找一些草药煎水喝。
所以立夏这日,大家都会早早吃过饭,一个村的人聚到一起,用大秤称体重,希望接下来不要瘦,也不要生病,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过一年。
“称重”是很有讲究的,用的大秤长度比一个人还要高,一把四周用架子固定的小竹椅挂在秤钩上,秤和竹椅都缠上红绳,寓意着吉祥如意。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秤砣只可向外挪,不能往里移,报体重时逢“九”便报“十”,还有一些小的讲究,都是为了图个吉利。
负责称重的一般是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中年人,或是口齿伶俐人缘好的,但也不固定,村里人不少,都是轮换着来。
时乐凑过去看时正在称重的一群小孩儿,时乐看着脸熟的只有五六个,剩下的都没怎么见过,年龄也从三四岁到十几岁不等,再小一些的就是由自家大人抱着已经早早称过了。
时乐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们刚往前凑就看到顾大伯和伯娘在前头,还有堂哥一家三口,李秋芳也看见了他们,就招手让他们过去,然后和他们一一说了刚才的事儿。
李秋芳说完才笑着道:“你们怎么来这么晚?我方才看了一圈不见你们,要是再不来我都要让你们堂哥去叫你们了。”
时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声道:“想着还早就吃了饭慢慢来的。”
李秋芳也笑着拍了拍他的手,“也不算晚,现在来正合适,离轮到我们还早呢,先是幼童和少年,然后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的老人,最后才是咱们。”
时乐点了点头,就站在李秋芳身旁看着前面称人的场景。
“玉成小子,今年有四十斤了,长胖了啊。”
“平哥儿,怎么十岁了才五十斤,要多吃点饭才行啊。”
“哎呦这是个小胖墩,九岁就六十斤了,真好真好,今年也要多吃点啊。”
……
村里孩子不算多,没一会儿的功夫已经称完了,接下来就是老人,老人更少,五十多岁的还算多,上六十的只有五个,七十岁往上的就一个都没有了。
称老人更麻烦一些,除了负责称重的,竹椅两旁还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准备着,生怕老人家一个没坐稳摔了。
“高奶奶,您这有七十斤呢,来年得再多吃些,长命百岁呢。”
“叔爷,您今年还有八十斤嘞,指定能长命百岁。”
还能来凑这个热闹的老人家都是身体不错的,称过也不急着走,村长见状连忙招呼几个年轻人去拿几个凳子过来给他们坐着。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村里的也如此,别的不说,一个老人家的见识能给村里帮不少忙,还有一些老人家自己的治病偏方,有的时候也是能救人活命的。
老幼称完后,剩下的顺序就不讲究了,想快点儿称的就凑上去,想慢慢来的就在后面。
农忙刚告一段落,村里人好不容易能聚到一起,这会儿大家都三三两两地凑着说话,这会儿大家都在,也没有不开眼的还当面说闲话的,都是夸这家的姑娘心灵手巧,那家的小子手脚麻利,还有哪个哥儿大方爽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