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夜色愈深, 篝火熊熊燃烧, 火星不断飞散, 见底的酒坛堆成小山, 宴上众人多有些许醉态, 豪情逸兴, 愈发有几分恣意狂放。
  长安文武拊掌击节, 先歌秦风无衣,后诵周南麟之趾,颂秦帝英明善战, 秦军勇武豪迈,征伐逐北,驱胡贼千里。
  建康文武不甘示弱, 接以大雅公刘, 古老的曲调,词句中饱含先民的质朴, 另有一种开创基业的豪情壮志。
  “笃公刘, 匪居匪康。乃埸乃疆, 乃积乃仓;乃裹餱粮, 于橐于囊。思辑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郗超击节, 谢安起调,贾秉扬声。
  不比北地文武雄浑霸道, 却有南地的丰饶和安民乐道。
  “笃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诗中赞颂先周时部落之长公刘诚实忠厚,不图安康享乐,带领部民开疆拓土,建立城池,种植渔猎,让部民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绩。
  诗中既赞先民的朴实勤劳,亦颂公刘的仁厚诚恳以及为君之道。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比起秦风和周南,这首诗很长,曲调并不高亢,唱来十分平实,并不会予人奔赴战场,激昂慷慨,热血澎湃之感。
  然而,比起无衣的所向无前、壮怀勇烈,公刘蕴含的本固邦宁、迩安远怀,在乱世之中更显弥足珍贵,更加令人向往。
  古老的曲调,古老的诗词,悠长、质朴,交织在一起,随夜风飘扬。
  听在众人耳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无衣展示给众人的,是战场的壮怀激烈,是袍泽之谊,同仇敌忾;公刘传颂的则是开创基业,君笃臣诚,百姓安居乐业的和乐景象。
  纵然部落间仍有杀伐,即使城邦之间依旧存在战争,在公刘的治下,依旧是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必受外族-侵-扰,更无须遭受颠沛流离之苦。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并非是凑巧。
  除为应秦风之曲,更是在向长安展现建康的实力。
  秦帝固然英明神武,桓汉天子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固然兵强马壮,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桓汉亦有气冠三军之士,军队照样能保卫疆土,摧坚毁锐。
  勇悍固然可贵,然民为国本,粮为民本,桓汉收拢流民,开垦荒田,发展商贸,大力恢复生产,境内百姓多能安居,桓汉天子实为民心所归。
  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
  他日一决天下,纵有精锐之师、熊罴之旅,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将兵炊骨爨骸,如何能有胜算?
  在场都是聪明人,稍微想一想,就能体会出这首诗背后的用意。
  长安文武神情不变,拊掌击节,随声附曲,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
  不服气,想要开口反驳,怎奈事实摆在眼前,实在无言可驳。
  北地连年遭灾,大旱蝗灾不绝,汉时丰产之地,如今却是是两岁绝收。
  长安的确没粮,商贸的发展速度也不及建康。遇上夏侯氏叛乱,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如若不然,也不会主动递送国书,请桓汉天子一会,向建康大批市粮。
  歌到中途,有长安文武面现黯然,秦璟略微沉眸,举觞敬桓容。
  桓容则是闹了个大红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