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3 / 5)
桓容喜欢桓石生的性格,和他说话时,不免想到坐镇汉中的桓石秀,领兵在外的桓石虔以及扎根秦州的桓石民。
兄弟几个行事不同,性情却是一样的爽朗,让人乐于亲近。
桓豁有二十个儿子,最大的已是而立,最小的刚牙牙学语。从大到小排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叹桓豁的龙-精-虎-猛,超出常人。
出发离开建康时,知晓桓豁又多了一个儿子,桓容过于惊讶,一时没注意,当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的面说出一句:“叔父真伟丈夫也。”
来报喜的桓石康不知该如何应对。
代父谢恩,还是当做没听见?
好像哪个都不对。
等桓容意识到失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早笑得花枝乱颤。殿中伺候的宦者宫婢都是表情扭曲,嘴角抖动,分明是想笑不敢笑,憋得很是辛苦。
桓容只能故作严肃,转过身摸摸鼻子,亲娘和阿姨的笑点太低,真心不怪自己。
转念又一想,桓大司马年近耳顺尚能有子,郗愔的小儿子刚刚舞勺,横向对比,叔父好歹还年轻几岁,自己的确有点大惊小怪。
桓容一行入城,秦璟很快得到消息。
因身份之故,纵然距离不远,想要见面却并不容易。
两人都是一国之君,身系社稷,行事自然不能冒失,更不能无所顾忌。
凡事必要遵循规矩,哪怕再不愿意,该走的过场也不能省略。如之前一般月下对坐,秉烛夜谈,抵乃至足而眠,只能在脑子里想想,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不打招呼就上门,十成被当做“轻视”,肯定会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桓容表示不介意,文武群臣却会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故而,哪怕桓容浑身不自在,也得暂时留在城内,等城外高台搭建完毕,方才换上衮服,戴上冕冠,登上大辂,摆出全副仪仗,由府军开道出城。
期间的种种繁琐,桓容真心感到头晕。实在弄不明白,干脆闭口不言,照着程序走就是。
身为一国之君,某些时候的确是身不由己。
见面当日,秦璟亦是衮冕加身,腰佩宝剑,难得没有骑马,而是立于华盖之下,由骑兵开路,前往襄阳城外。
队伍迎面相遇,相聚百余步停住。
号角声和鼓声响起,手持方天戟的桓汉甲士站定,身披重甲的秦国骑兵翻身下马。
两驾大辂缓慢前行,桓容和秦璟正面相对,隔着旒珠,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刹那之间,竟然有几分陌生。
鼓声渐停,双方各有甲士迈步上前,手持长兵,虎目圆睁,彰显威武。
襄阳城外建有高台,为两国天子会面场所。
木台高过两米,除了撑起的华盖,四面空空荡荡,没有半点遮掩。
望一眼通往高台顶端的木梯,桓容不禁挑了下眉,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幸亏天气好,无风无雨。如果中途下场雨,还谈什么威严威武,通通都要变成落汤鸡。
为确保安全,两国文武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从最初的城中会面改到城外帐篷,再到舍弃帐篷搭建高台,双方都是绞尽脑汁,确保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不给任何人暗中下手的机会。
这且不算,高台搭建完毕,更按照五行八卦在高台周围布置机关。在此期间,擅长布阵的高岵等人遇上对手,使出浑身本领,和秦国武将斗得旗鼓相当。 ↑返回顶部↑
兄弟几个行事不同,性情却是一样的爽朗,让人乐于亲近。
桓豁有二十个儿子,最大的已是而立,最小的刚牙牙学语。从大到小排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叹桓豁的龙-精-虎-猛,超出常人。
出发离开建康时,知晓桓豁又多了一个儿子,桓容过于惊讶,一时没注意,当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的面说出一句:“叔父真伟丈夫也。”
来报喜的桓石康不知该如何应对。
代父谢恩,还是当做没听见?
好像哪个都不对。
等桓容意识到失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早笑得花枝乱颤。殿中伺候的宦者宫婢都是表情扭曲,嘴角抖动,分明是想笑不敢笑,憋得很是辛苦。
桓容只能故作严肃,转过身摸摸鼻子,亲娘和阿姨的笑点太低,真心不怪自己。
转念又一想,桓大司马年近耳顺尚能有子,郗愔的小儿子刚刚舞勺,横向对比,叔父好歹还年轻几岁,自己的确有点大惊小怪。
桓容一行入城,秦璟很快得到消息。
因身份之故,纵然距离不远,想要见面却并不容易。
两人都是一国之君,身系社稷,行事自然不能冒失,更不能无所顾忌。
凡事必要遵循规矩,哪怕再不愿意,该走的过场也不能省略。如之前一般月下对坐,秉烛夜谈,抵乃至足而眠,只能在脑子里想想,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不打招呼就上门,十成被当做“轻视”,肯定会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桓容表示不介意,文武群臣却会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故而,哪怕桓容浑身不自在,也得暂时留在城内,等城外高台搭建完毕,方才换上衮服,戴上冕冠,登上大辂,摆出全副仪仗,由府军开道出城。
期间的种种繁琐,桓容真心感到头晕。实在弄不明白,干脆闭口不言,照着程序走就是。
身为一国之君,某些时候的确是身不由己。
见面当日,秦璟亦是衮冕加身,腰佩宝剑,难得没有骑马,而是立于华盖之下,由骑兵开路,前往襄阳城外。
队伍迎面相遇,相聚百余步停住。
号角声和鼓声响起,手持方天戟的桓汉甲士站定,身披重甲的秦国骑兵翻身下马。
两驾大辂缓慢前行,桓容和秦璟正面相对,隔着旒珠,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刹那之间,竟然有几分陌生。
鼓声渐停,双方各有甲士迈步上前,手持长兵,虎目圆睁,彰显威武。
襄阳城外建有高台,为两国天子会面场所。
木台高过两米,除了撑起的华盖,四面空空荡荡,没有半点遮掩。
望一眼通往高台顶端的木梯,桓容不禁挑了下眉,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幸亏天气好,无风无雨。如果中途下场雨,还谈什么威严威武,通通都要变成落汤鸡。
为确保安全,两国文武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从最初的城中会面改到城外帐篷,再到舍弃帐篷搭建高台,双方都是绞尽脑汁,确保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不给任何人暗中下手的机会。
这且不算,高台搭建完毕,更按照五行八卦在高台周围布置机关。在此期间,擅长布阵的高岵等人遇上对手,使出浑身本领,和秦国武将斗得旗鼓相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