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4 / 5)
这且不算,连学院里的士族子弟都受到影响。
每逢上朝,面对满殿文武控诉的眼神,桓容实在是压力山大。
可压力再大又能怎么样?
“闯祸”的是自己的兄弟,没得辩驳,只能当做看不见,继续受着。
眼光扎人不假,脸皮足够,扎着扎着也就习惯了。
太元六年,十二月
郗愔的书信送到京口。
读过信中内容,郗融终于不再犹豫,放弃求稳的打算,调兵遣将,配合幽州刺使荀宥,在边州拉开架势,准备抢人抢地同北边扯皮。
秦玦很快发现不对,迅速命人在边界设下重防。
起初有一定效果,奈何时入隆冬,百姓的存粮越来越少,饥民越来越多。有出身当地的低级军官和士卒,不忍见族人和乡人受苦,竟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放开道路,容许饥民南迁。
情况愈演愈烈,有两座靠近边界的村落,竟在里长和散吏的带领下,全村投向桓汉。
这两个村子靠近淮南郡,东晋初立,曾归南地政权管辖。后被鲜卑抢走,一直未能夺回。至秦策入主长安,自然归入秦国版图。
遇北地灾祸连年,村人实在支持不住,夏秋尚能以野菜野物果腹,冬日实在难熬。壮起胆子入山,野物尚未猎到,人怕已落入狼腹。
纵然有秦璟送来的灾粮,依旧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更何况,长安下旨,为留得春种,至明年三月,不许各地再开仓,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
见到对面的百姓衣食丰足,自己只能混个水饱,众人凑到一起,商议之后,狠狠一咬牙,投向桓汉!
等到秦兵发现情况,村落早已是空空如也。
荀宥得人回报,当机立断,集合两千兵力,由熟悉当地的村人带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第一块地盘。
得知情况,秦玦没有迟疑,立即点兵出战,意图抢回失地,更有意进攻淮南。
斥候上报秦军进兵的方向,荀宥不得不承认,秦氏兄弟皆为难得的将帅之才,想要顺利实现计划,必须加倍谨慎。
战火在边境点燃,彼此互相试探,既展示出不让寸土的决心,也在排兵布阵时加以克制,避免战局进一步扩大。
究其根本,双方都没做好决战的准备,这时扩大战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边州烧起战火,火势没有燎原,却也没有熄灭的迹象。
建康和长安先后得到消息。
对桓容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中途出现波折,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秦策早有预料,事先有所提防。只是没有想到,桓汉会这么快动手。
朝会之上,面对文武群臣的目光,秦策正准备发下诏令,突然眼前一黑,没有半点征兆,当场跌落龙椅。
“陛下!”
光明殿中一片混乱。
事情传到-后-宫,刘皇后放下漆盏,和刘淑妃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同样的情绪。 ↑返回顶部↑
每逢上朝,面对满殿文武控诉的眼神,桓容实在是压力山大。
可压力再大又能怎么样?
“闯祸”的是自己的兄弟,没得辩驳,只能当做看不见,继续受着。
眼光扎人不假,脸皮足够,扎着扎着也就习惯了。
太元六年,十二月
郗愔的书信送到京口。
读过信中内容,郗融终于不再犹豫,放弃求稳的打算,调兵遣将,配合幽州刺使荀宥,在边州拉开架势,准备抢人抢地同北边扯皮。
秦玦很快发现不对,迅速命人在边界设下重防。
起初有一定效果,奈何时入隆冬,百姓的存粮越来越少,饥民越来越多。有出身当地的低级军官和士卒,不忍见族人和乡人受苦,竟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放开道路,容许饥民南迁。
情况愈演愈烈,有两座靠近边界的村落,竟在里长和散吏的带领下,全村投向桓汉。
这两个村子靠近淮南郡,东晋初立,曾归南地政权管辖。后被鲜卑抢走,一直未能夺回。至秦策入主长安,自然归入秦国版图。
遇北地灾祸连年,村人实在支持不住,夏秋尚能以野菜野物果腹,冬日实在难熬。壮起胆子入山,野物尚未猎到,人怕已落入狼腹。
纵然有秦璟送来的灾粮,依旧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更何况,长安下旨,为留得春种,至明年三月,不许各地再开仓,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
见到对面的百姓衣食丰足,自己只能混个水饱,众人凑到一起,商议之后,狠狠一咬牙,投向桓汉!
等到秦兵发现情况,村落早已是空空如也。
荀宥得人回报,当机立断,集合两千兵力,由熟悉当地的村人带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第一块地盘。
得知情况,秦玦没有迟疑,立即点兵出战,意图抢回失地,更有意进攻淮南。
斥候上报秦军进兵的方向,荀宥不得不承认,秦氏兄弟皆为难得的将帅之才,想要顺利实现计划,必须加倍谨慎。
战火在边境点燃,彼此互相试探,既展示出不让寸土的决心,也在排兵布阵时加以克制,避免战局进一步扩大。
究其根本,双方都没做好决战的准备,这时扩大战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边州烧起战火,火势没有燎原,却也没有熄灭的迹象。
建康和长安先后得到消息。
对桓容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中途出现波折,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秦策早有预料,事先有所提防。只是没有想到,桓汉会这么快动手。
朝会之上,面对文武群臣的目光,秦策正准备发下诏令,突然眼前一黑,没有半点征兆,当场跌落龙椅。
“陛下!”
光明殿中一片混乱。
事情传到-后-宫,刘皇后放下漆盏,和刘淑妃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同样的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