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4)
“还不是跟您学的,那边如今从官办作坊里学了那个流水线作业,官府雇佣了城里那些闲在家里的老阿嬷们,轮流洗涮军营里送过来的脏衣服,这些人倒也精明,如此一来,军营里的将士们得了好处,可不得好好护着他们?再者,花一些小钱让那些碎嘴婆子们有点事情做,也免得一天到晚闲着无事生些口舌事端出来,属下可是听说,最近那下面的民事官司都少了许多呢。”陈家望笑眯眯地回道。
不提西南诸城为了军校招生的事儿忙的一团乱,只说这个新年过后,中原和北地原本胶着的战事,眼看着又有烽烟四起的势头了,许是夏小桥等人挑拨离间的功夫下的太大了,两帮人马一时间也顾不得西南这种“蛮荒之地”了,自己就先厮杀了起来,没多久,北地传来战报,说是梁国国都被中原大军攻陷了。
“呵!他们果然挑了梁国下手。”捏着战报,夏小桥冷笑道。
当初樊练跟他详细拆解过中原和北地三个诸侯国的局势,中原地区胜在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而北地却是地广人稀、腹地特别大,原本双方胶着,没有外来力量干涉的话,起码也要打上好几年才能分出胜负,夏小桥他们可等不了这么久,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也等不了。
于是,他们便定下计策,想办法让双方实力失去平衡,先从梁国入手,樊练凭借他敏锐的军事眼光断言,只要梁国势弱,中原大军必然会趁机攻下梁国,在北地安插自己的据点。
而这样一来,剩下的齐、吴两国兔死狐悲,必然要拼尽全力和中原大军拼死力扛,夏小桥要做的,就是等到两路大军正式对阵的时候,实施他早就策划好的阵前斩首行动,到那时候,他也差不多能培养出一批可以接管全国各地要务的自己人了。
归根究底,不敢现在就实施斩首行动,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西南诸城毕竟人手奇缺,他又不放心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白白放到那些旧族手里,就只能一面平衡各方势力,一面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一套班底。
到时候,什么旧族,什么遗老,胆敢鱼肉百姓的,统统滚球!新朝不用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祸害百姓的东西!
现在,梁国被灭,暂时看来,中原和北地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原旧族的胜算更大些,一些原本犹豫要不要投奔西南的士族,又重新开始和中原旧族眉来眼去地勾搭上了。
这样也好,这种四处钻营的墙头草,夏小桥也不屑于收为己用。
短暂的示弱,不过是为西南诸城争取发展经济人口的时间罢了。
翻过年,北书院也在青城外的大青山重新修筑新址了,为表祝贺,夏小桥亲自带人到场,这一次他可是带了一份大礼过来的。
一整套命人从皇陵陪葬古籍中抄录的典籍,让北书院众师生泪流满面,当初,他们的山长和老师们,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古籍才殉难的,现在,捧着这些还散发着墨香的典籍,北书院众师生对夏小桥感激之余,对中原旧族的仇恨简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想而知,未来,每一个从北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将带着对旧族和军阀的仇恨,成为新朝的栋梁,届时,这些人将不会再轻易被旧族和军阀们的利诱所蛊惑,背负着先辈的血海深仇,谁要是敢和旧族妥协,那就是背叛师门!
在这个人人崇尚风骨的年代,不得不说,有时候这些文人记仇的本事才是最强悍的,普通人家不过是口头传传,这些人是真能用笔杆子记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
经过去年的冬捕之后,西南诸城的老百姓仿佛集体被点亮了吃货技能,春暖花开的时节,各地的老百姓都拿着渔网在家里附近的小河网了河鲜来吃,街面上贩卖各种河鲜的小贩也多了起来。
这一日,闲来无事,夏小桥带了人去视察本地市场,回来的时候,便买了许多诸如鳜鱼、河虾、河蚌等时令河鲜回来,路上看到有幼童在采摘榆钱儿,又花了一些铜板买了一篮子新鲜榆钱儿,准备回去给妖王殿下做榆钱饭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往年,每到春暖时节,夏小桥总会亲自去菜市场采购一些肥嫩的鳜鱼回来烹饪,这个时节的鳜鱼最为肥美,拿来做松鼠鳜鱼最好吃了。
河虾也是一道时令河鲜,春天的大江溪流水质清澈,虾肉清甜,拿来做醉虾、白灼虾、油爆虾等等,怎么都好吃,甚至于可以直接用鲜活的河虾做虾米糊糊,出锅的时候撒一些切碎的嫩紫苏叶子或者小香葱,实在是春季一道丰美的小吃。
春天的河蚌肉质也是干净肥美,河蚌这种水产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最适合春季食用,民谚有云:“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正是这个道理。夏小桥买了十几个足有巴掌大的河蚌回去,准备做一道河蚌三鲜煨豆腐。
这一路走来,除了采购河鲜之外,夏小桥倒是有了一个新想法——
现如今青城内外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如此,倒是可以尝试在青城试验一下前世的桑基鱼塘,塘基植桑、桑叶养蚕、蚕沙养鱼、林下养鸡,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时,也能给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
要知道,在这个物产贫瘠的时空,一户人家只需要有十几只能下蛋的母鸡,就能给家里的幼童提供必要的蛋白质营养,同时也能靠着卖鸡蛋攒到买米买油的零花钱呢。
更何况,桑树结出的桑葚可以拿来酿桑葚酒、做桑葚果酱,养出来的蚕茧也能缫丝纺绸,也是农家的一笔收入,鱼塘里的鱼虾,还有林下的鸡鸭等,都是能拿来卖钱的,如此一来,老百姓有钱花了,他们官办作坊也有了稳定的货源。
到时候,他们西南地区出产的丝绸、鱼干、虾干、风干鸡鸭、熏鸡熏鸭等等,岂不是都可以成为本地特产远销各地?
再说了,就算他们不往外面卖,这些东西也可以成为军需用品啊,当然了,丝绸例外,这玩意儿可是阿芒这个奸商每次对外贸易必须大量备货的紧俏货,以往他们都是辗转从中原地区进货,若是往后他们自己可以出产大量丝绸,岂不是利润翻番?
越想越开心,夏小桥急匆匆做好饭菜投喂了他们家妖王殿下,伺候着殿下修炼之后,忙不迭地就命人唤了幕僚过来议事。
第171章 双修3
“桑基鱼塘?这法子妙啊!实在是妙!”看着夏小桥画出来的桑基鱼塘的运作简图, 陈家望、杨鲴、姜彝等人顿时眼前一亮。
作为小辈,樊星自然不敢在大师们面前抢着发言,不过,这厮暗搓搓地记下了桑基鱼塘的运作简图,他现如今分管着商务部,这里面, 可是有不少要走商务部这个渠道销售出去的紧俏货呢,尤其是那丝绸和大量的桑葚果酒, 现在正是战时,民间严谨私下用粮食酿酒,若是这桑葚酒能取代往常老百姓常用的粮食谷酒, 那市场可是太大了,简直供不应求! ↑返回顶部↑
不提西南诸城为了军校招生的事儿忙的一团乱,只说这个新年过后,中原和北地原本胶着的战事,眼看着又有烽烟四起的势头了,许是夏小桥等人挑拨离间的功夫下的太大了,两帮人马一时间也顾不得西南这种“蛮荒之地”了,自己就先厮杀了起来,没多久,北地传来战报,说是梁国国都被中原大军攻陷了。
“呵!他们果然挑了梁国下手。”捏着战报,夏小桥冷笑道。
当初樊练跟他详细拆解过中原和北地三个诸侯国的局势,中原地区胜在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而北地却是地广人稀、腹地特别大,原本双方胶着,没有外来力量干涉的话,起码也要打上好几年才能分出胜负,夏小桥他们可等不了这么久,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也等不了。
于是,他们便定下计策,想办法让双方实力失去平衡,先从梁国入手,樊练凭借他敏锐的军事眼光断言,只要梁国势弱,中原大军必然会趁机攻下梁国,在北地安插自己的据点。
而这样一来,剩下的齐、吴两国兔死狐悲,必然要拼尽全力和中原大军拼死力扛,夏小桥要做的,就是等到两路大军正式对阵的时候,实施他早就策划好的阵前斩首行动,到那时候,他也差不多能培养出一批可以接管全国各地要务的自己人了。
归根究底,不敢现在就实施斩首行动,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西南诸城毕竟人手奇缺,他又不放心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白白放到那些旧族手里,就只能一面平衡各方势力,一面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一套班底。
到时候,什么旧族,什么遗老,胆敢鱼肉百姓的,统统滚球!新朝不用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祸害百姓的东西!
现在,梁国被灭,暂时看来,中原和北地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原旧族的胜算更大些,一些原本犹豫要不要投奔西南的士族,又重新开始和中原旧族眉来眼去地勾搭上了。
这样也好,这种四处钻营的墙头草,夏小桥也不屑于收为己用。
短暂的示弱,不过是为西南诸城争取发展经济人口的时间罢了。
翻过年,北书院也在青城外的大青山重新修筑新址了,为表祝贺,夏小桥亲自带人到场,这一次他可是带了一份大礼过来的。
一整套命人从皇陵陪葬古籍中抄录的典籍,让北书院众师生泪流满面,当初,他们的山长和老师们,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古籍才殉难的,现在,捧着这些还散发着墨香的典籍,北书院众师生对夏小桥感激之余,对中原旧族的仇恨简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想而知,未来,每一个从北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将带着对旧族和军阀的仇恨,成为新朝的栋梁,届时,这些人将不会再轻易被旧族和军阀们的利诱所蛊惑,背负着先辈的血海深仇,谁要是敢和旧族妥协,那就是背叛师门!
在这个人人崇尚风骨的年代,不得不说,有时候这些文人记仇的本事才是最强悍的,普通人家不过是口头传传,这些人是真能用笔杆子记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
经过去年的冬捕之后,西南诸城的老百姓仿佛集体被点亮了吃货技能,春暖花开的时节,各地的老百姓都拿着渔网在家里附近的小河网了河鲜来吃,街面上贩卖各种河鲜的小贩也多了起来。
这一日,闲来无事,夏小桥带了人去视察本地市场,回来的时候,便买了许多诸如鳜鱼、河虾、河蚌等时令河鲜回来,路上看到有幼童在采摘榆钱儿,又花了一些铜板买了一篮子新鲜榆钱儿,准备回去给妖王殿下做榆钱饭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往年,每到春暖时节,夏小桥总会亲自去菜市场采购一些肥嫩的鳜鱼回来烹饪,这个时节的鳜鱼最为肥美,拿来做松鼠鳜鱼最好吃了。
河虾也是一道时令河鲜,春天的大江溪流水质清澈,虾肉清甜,拿来做醉虾、白灼虾、油爆虾等等,怎么都好吃,甚至于可以直接用鲜活的河虾做虾米糊糊,出锅的时候撒一些切碎的嫩紫苏叶子或者小香葱,实在是春季一道丰美的小吃。
春天的河蚌肉质也是干净肥美,河蚌这种水产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最适合春季食用,民谚有云:“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正是这个道理。夏小桥买了十几个足有巴掌大的河蚌回去,准备做一道河蚌三鲜煨豆腐。
这一路走来,除了采购河鲜之外,夏小桥倒是有了一个新想法——
现如今青城内外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如此,倒是可以尝试在青城试验一下前世的桑基鱼塘,塘基植桑、桑叶养蚕、蚕沙养鱼、林下养鸡,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时,也能给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
要知道,在这个物产贫瘠的时空,一户人家只需要有十几只能下蛋的母鸡,就能给家里的幼童提供必要的蛋白质营养,同时也能靠着卖鸡蛋攒到买米买油的零花钱呢。
更何况,桑树结出的桑葚可以拿来酿桑葚酒、做桑葚果酱,养出来的蚕茧也能缫丝纺绸,也是农家的一笔收入,鱼塘里的鱼虾,还有林下的鸡鸭等,都是能拿来卖钱的,如此一来,老百姓有钱花了,他们官办作坊也有了稳定的货源。
到时候,他们西南地区出产的丝绸、鱼干、虾干、风干鸡鸭、熏鸡熏鸭等等,岂不是都可以成为本地特产远销各地?
再说了,就算他们不往外面卖,这些东西也可以成为军需用品啊,当然了,丝绸例外,这玩意儿可是阿芒这个奸商每次对外贸易必须大量备货的紧俏货,以往他们都是辗转从中原地区进货,若是往后他们自己可以出产大量丝绸,岂不是利润翻番?
越想越开心,夏小桥急匆匆做好饭菜投喂了他们家妖王殿下,伺候着殿下修炼之后,忙不迭地就命人唤了幕僚过来议事。
第171章 双修3
“桑基鱼塘?这法子妙啊!实在是妙!”看着夏小桥画出来的桑基鱼塘的运作简图, 陈家望、杨鲴、姜彝等人顿时眼前一亮。
作为小辈,樊星自然不敢在大师们面前抢着发言,不过,这厮暗搓搓地记下了桑基鱼塘的运作简图,他现如今分管着商务部,这里面, 可是有不少要走商务部这个渠道销售出去的紧俏货呢,尤其是那丝绸和大量的桑葚果酒, 现在正是战时,民间严谨私下用粮食酿酒,若是这桑葚酒能取代往常老百姓常用的粮食谷酒, 那市场可是太大了,简直供不应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