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4.218
  夜行在这青云谱,雁落心绪有抹凄凉。
  冬灰一定想不到,她的舅舅从来就没有远离她。
  这青云谱距离航空兵工程学院仅一个山麓之隔,
  或许,冬灰曾经还路过它,却从未想过进去看看,因为,这只是一处被院墙打围起来了的破败道院。
  是的。青云谱原是个道院,主持者当然是个道士,但原先他却做过10多年和尚,做和尚之前他还年轻,是堂堂明朝王室的后裔。不管他的外在身份如何变化,历史留下了他的一个最根本的身份:17世纪晚期中国的杰出画家。
  他叫朱耷,又叫八大山人,雪个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工朱权的后代。
  在朱耷出生前223年,朱权被封于京郊南雁山,这便是青云谱出现在如此郊远的远期原因。朱权也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而且也信奉道家。这都与200多年后的朱耷构成了一种神奇的遥相呼应,但可怜的朱耷已面临着朱家王朝的最后覆没,只能或僧或道,躲在冷僻的地方逃避改朝换代后的政治风雨,用画笔来营造一个孤独的精神小天地了。说起来,处于大明王朝鼎盛时代的朱权也是躲避过的,他因事见疑于明成祖,便躲在自筑的“精庐”中抚琴玩曲。但相比之下,朱耷的躲避显然是更绝望、更凄楚,因而也更值得后人品味。
  这里前几年提起过要修缮,不知怎的,后来又停工了,就形成了如今这个半拉子工程,
  当雁落得知蒋仲敏竟然就被“禁居”在此时,心中肯定还是不免唏嘘,这一代霸臣晚景如此,难免太照应了这座道院的出身,愈显凄凉。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院落,能给后世艺术史提供那么多触目的荒凉;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朽木、衰草、败荷、寒江,对应着画家道袍里裹藏的孤傲,当雁落被卫兵经一层层哨卡带进这青云谱,里面扑面而来的大造诣氛围,叫雁落不得不敬佩:蒋仲敏到底不愧一代国器,武去文来。堪称大家。
  那边还垂挂着上次来时,看到的他完成了一半的画作,
  一幅葡萄图,
  当时雁落看到第一眼时,精神就陡然一震,
  随着越往廊里深处走,
  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杂花图长卷》……感受到这位“真人臣”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傲骨立着,心底到底还是有无以言说的牵挂……
  看见空荡的房间里只这头一张病床,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倒一应俱全。上次来见到的可不是这样,一张简朴小床,对面也没有书架。只从左至右贴墙角一排窄折木板,书,一层层摞着往上码,形成书墙。雁落私下问过,为什么不给做个书架。长崎,也就是这里的卫士长说,蒋先生享受搬书的乐趣,他要找一本书。坐个小凳儿,自己一本本挪开,边翻开边喝口茶,也能惬意度一日。
  尔今这样的医疗器械进场。说明已是病了段日子了,
  雁落看着床上晕迷插着氧气管的曾经重臣,
  或许后因他是冬灰的舅舅,更叫自己有亲近感,但也不得不承认,原来的自己还真是不够了解蒋仲敏。当你有私权心时,是见不到这些悍将背后的“大心大意”的,你总想到的是,怎么控制住他,而不是去真正的欣赏他。
  上次来,见到他,
  雁落多次想提到冬灰。
  蒋仲敏一个眼神就制止了,
  “你来是问公事,提一句‘私’都不值你父亲这么多年对你的培育。”
  雁落正色,这才领略了一位人臣真正的良苦匠心,他的一些韬略不可谓不远谋宏瞻,他也有难处,他并不是坚不可摧,但是,他在力行,而非旁观、明哲保身,甚至退缩……
  “上次来只说血压不好,应该注意了呀,怎么还是成了这样?”雁落眉心蹙得紧,问长崎。
  长崎心里其实还是忐忑,
  怎么这边一出事,三帅立即就能赶来?说明,上次他来一次,这边就埋“眼耳”了,这可是摆明的“违纪”,这类重中之重的要地。无论你是谁,这样胆大“窥视”……要知道,没有元首手谕,谁能这么不经同意星夜就闯了进来?长崎也是没办法,萧雁落太强势:不让我进去看一眼,我战机就在外面停着,强闯不是难事。
  “这几天他其实都有点头疼,医生来看过好几遍,检查了都正常,药也在吃,就今儿一早,蒋先生一般都是五点整起床,可六点了还不见人醒,一来看就这样了……”
  “这里照顾得好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