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跟我走(大结局)(4 / 6)
对于这篇文章,林远方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就是他本人所写的,只不过是使用了化名,通过一定的渠道投到国外某权威姓的经济杂志上面发表的。当时他还在白墙县当县长,因为对白墙县的县域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感到有些不满意,就收集资料开始研究,随之又扩展到全省全国,乃至最后林远方放眼整个亚洲,几乎都是类似的投资拉动需求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再联想到苏联崩溃前的经济困局,心中很有感触,写下了这篇文章。由于文章的结论和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不同,再鉴于他县长的身份,林远方不想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就没有选择在国内发表,而是通过关系寄到了国外。让他震惊的是,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这篇文章竟然出口转内销,传到了国内,而且还是被转载到了最高档次的国家级刊物上面。校长把他郑重其事地邀请过来,就是让他看这篇文章,其用意不言而喻,因此,林远方心里所受地震撼可想而知。
但是,林远方很快释然,集国家的力量,想要查一篇文章的幕后执笔,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背后多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资源,想必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校长端正茶杯,不慌不忙地品着茶。感觉带给林远方的震撼差不多过去了,这才向戴老微微示意。
“你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非常出色,如果不讲论资排辈的话,完全可以说你是国内这个领域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戴老笑眯眯地望着林远方,“可是,你又怎么想到写经济论文了呢?”
“我的专业是建筑规划,可是我的身份还是政斧官员。”林远方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经济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每一个政斧官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说到这里,林远方停顿了一下,“据我所知,西方很多经济大师,都是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出身。而我是理科生,我的数学成绩也很好!”
戴老呵呵笑了起来,他本来想将林远方的军,却没有想到被林远方反将了一军。这个年轻人,还真不简单。
校长在一旁含笑不语,他本身就是华清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当了这么多年领导,自然知道林远方说的都是真实情况。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喜欢搞经济模型,在创立数学模型这方面,数学家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你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一年半前吧?”戴老也是心胸开阔之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中央经济智囊团的首席专家,也不会被校长请过来主持对林远方的询问。戴老问道,“当时不仅仅是国内,甚至是全世界都看好亚洲,你怎么就认为亚洲一定会发生经济危机?”
“如果简单点就说,因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资本和密集劳动力的投入上。”林远方平静的阐述道:“但是这是一种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也缺乏健全有效的制度支持,所以,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而且,亚洲的国家大部分是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欠发达国家,而在生产领域这些国家只能通过装配和生产发达国家所需要高技术产品的初级产品来获取自己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在高人力物力投入下才能获取的,到那时,这种高人力物力一旦投入衰竭,经济翻船,甚至经济崩溃地可能姓都是存在的。”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猜测,还没有实际发生,对不对?你为什么就敢在文章中预言亚洲经济危机一定会发生?”戴老步步紧逼。
“因为它确实发生了。”林远方一笑。思绪回到了黄海市,如果不是因为发生经济危机,金相姬的帝瑞皮具公司就不会资金链断裂,以至于狼狈地逃回韩国。郝向前的事情也不会暴露,他林远方也不会被选上市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厅级干部。
“可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你为什么就敢下百分之百肯定的结论?这是不是过于自信了?自信是好事,但是一定自信心过了头,就容易膨胀成虚荣心,影响到对经济局势的整体判断,一个不慎,就会对全……什么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说“全什么”的时候,戴老明显是顿了一下,把某些字眼给隐去了。
“戴老,你的意思我明白。同一个经济事件,让不同的经济学家来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在我们国内经济界尤其常见。”林远方说道。
戴老明知道林远方不是在说自己,老脸还是禁不住一红。华夏有太多学习政治经济学出身的所谓经济学家,分析起经济问题来完全是XX哲学那一套,和当代真正的经济学相差十万八千里。故此国外才有经济学家评论,说华夏国内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不会超过五个。
林远方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如果建立经济模型,用数学的方式来分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沙发旁的茶几上早就准备好了纸和笔,林远方伸手抓起笔来,刷刷刷地在纸张写下一个复杂经济模型,又把其中各个常量和参数标明,然后又在下面写详细的公式说明。一连用了将近十张信笺,林远方才把这个公式标注明白。在他写的过程中,校长拿着《华夏参考》再度阅读林远方的文章,而戴老瞪大了眼睛,一眼不眨地看着林远方疯狂地写着。
“好了!”林远方写完最后一个数字,把签字笔重重一顿,把十张信笺依次整理好。赵振华就过来从林远方手中接过信笺,送到戴老手中。
“妙啊!”戴老只看了第一页信笺,就忍不住击节称赞。虽然还没有验证林远方这个模型的正确与否,但是单单从林远方看林远方设置的常量新颖和别具匠心的参数设置,就可以看出林远方建立的这个经济模型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发现,绝对是一个伟大发现!”
等戴老把十页信笺全部读完,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种狂热。他激动地抖着手中的信笺对校长说道:“校长,这个东西如果再完善一下拿去发表,是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这倒不是戴老在胡说八道,有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就是因为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经济模型。
“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校长也是一愣,没有想到戴老对林远方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戴老此时也清醒了很多,知道自己狂喜之下说话有些冒了,这在他严谨的治学生涯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更别说是在校长这样的高级领导面前,遂又补充道:“当然,要加上一个前提,这个经济模型能够得到证明。这就需要对各种参数常量等等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推演计算,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时间的。”
见校长有些失望,戴老连忙又补充道,“即使这个经济模型经过推演不成立,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研究经济的思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总能建立起正确的模型。”
这时,赵振华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悄悄来到校长身边,低声提醒到,“已经十二点了,计委的领导还在等着呢。”
“先让他们等着!”校长大手一挥,豪气的说道。回头又低声对戴老说道:“戴老,这个数学模型先放一边,你回去慢慢和小林同志交流……”
戴老也清醒了过来,知道耽误校长太多时间。本来说半个小时搞定的问题,现在都快一个小时了。
“小林,经济模型的事情我们下去再论证。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面,既然你认为亚洲以往的发展模式存在种种缺陷,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
但是,林远方很快释然,集国家的力量,想要查一篇文章的幕后执笔,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背后多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资源,想必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校长端正茶杯,不慌不忙地品着茶。感觉带给林远方的震撼差不多过去了,这才向戴老微微示意。
“你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非常出色,如果不讲论资排辈的话,完全可以说你是国内这个领域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戴老笑眯眯地望着林远方,“可是,你又怎么想到写经济论文了呢?”
“我的专业是建筑规划,可是我的身份还是政斧官员。”林远方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经济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每一个政斧官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说到这里,林远方停顿了一下,“据我所知,西方很多经济大师,都是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出身。而我是理科生,我的数学成绩也很好!”
戴老呵呵笑了起来,他本来想将林远方的军,却没有想到被林远方反将了一军。这个年轻人,还真不简单。
校长在一旁含笑不语,他本身就是华清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当了这么多年领导,自然知道林远方说的都是真实情况。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喜欢搞经济模型,在创立数学模型这方面,数学家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你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一年半前吧?”戴老也是心胸开阔之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中央经济智囊团的首席专家,也不会被校长请过来主持对林远方的询问。戴老问道,“当时不仅仅是国内,甚至是全世界都看好亚洲,你怎么就认为亚洲一定会发生经济危机?”
“如果简单点就说,因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资本和密集劳动力的投入上。”林远方平静的阐述道:“但是这是一种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也缺乏健全有效的制度支持,所以,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而且,亚洲的国家大部分是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欠发达国家,而在生产领域这些国家只能通过装配和生产发达国家所需要高技术产品的初级产品来获取自己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在高人力物力投入下才能获取的,到那时,这种高人力物力一旦投入衰竭,经济翻船,甚至经济崩溃地可能姓都是存在的。”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猜测,还没有实际发生,对不对?你为什么就敢在文章中预言亚洲经济危机一定会发生?”戴老步步紧逼。
“因为它确实发生了。”林远方一笑。思绪回到了黄海市,如果不是因为发生经济危机,金相姬的帝瑞皮具公司就不会资金链断裂,以至于狼狈地逃回韩国。郝向前的事情也不会暴露,他林远方也不会被选上市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厅级干部。
“可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你为什么就敢下百分之百肯定的结论?这是不是过于自信了?自信是好事,但是一定自信心过了头,就容易膨胀成虚荣心,影响到对经济局势的整体判断,一个不慎,就会对全……什么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说“全什么”的时候,戴老明显是顿了一下,把某些字眼给隐去了。
“戴老,你的意思我明白。同一个经济事件,让不同的经济学家来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在我们国内经济界尤其常见。”林远方说道。
戴老明知道林远方不是在说自己,老脸还是禁不住一红。华夏有太多学习政治经济学出身的所谓经济学家,分析起经济问题来完全是XX哲学那一套,和当代真正的经济学相差十万八千里。故此国外才有经济学家评论,说华夏国内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不会超过五个。
林远方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如果建立经济模型,用数学的方式来分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沙发旁的茶几上早就准备好了纸和笔,林远方伸手抓起笔来,刷刷刷地在纸张写下一个复杂经济模型,又把其中各个常量和参数标明,然后又在下面写详细的公式说明。一连用了将近十张信笺,林远方才把这个公式标注明白。在他写的过程中,校长拿着《华夏参考》再度阅读林远方的文章,而戴老瞪大了眼睛,一眼不眨地看着林远方疯狂地写着。
“好了!”林远方写完最后一个数字,把签字笔重重一顿,把十张信笺依次整理好。赵振华就过来从林远方手中接过信笺,送到戴老手中。
“妙啊!”戴老只看了第一页信笺,就忍不住击节称赞。虽然还没有验证林远方这个模型的正确与否,但是单单从林远方看林远方设置的常量新颖和别具匠心的参数设置,就可以看出林远方建立的这个经济模型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发现,绝对是一个伟大发现!”
等戴老把十页信笺全部读完,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种狂热。他激动地抖着手中的信笺对校长说道:“校长,这个东西如果再完善一下拿去发表,是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这倒不是戴老在胡说八道,有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就是因为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经济模型。
“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校长也是一愣,没有想到戴老对林远方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戴老此时也清醒了很多,知道自己狂喜之下说话有些冒了,这在他严谨的治学生涯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更别说是在校长这样的高级领导面前,遂又补充道:“当然,要加上一个前提,这个经济模型能够得到证明。这就需要对各种参数常量等等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推演计算,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时间的。”
见校长有些失望,戴老连忙又补充道,“即使这个经济模型经过推演不成立,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研究经济的思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总能建立起正确的模型。”
这时,赵振华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悄悄来到校长身边,低声提醒到,“已经十二点了,计委的领导还在等着呢。”
“先让他们等着!”校长大手一挥,豪气的说道。回头又低声对戴老说道:“戴老,这个数学模型先放一边,你回去慢慢和小林同志交流……”
戴老也清醒了过来,知道耽误校长太多时间。本来说半个小时搞定的问题,现在都快一个小时了。
“小林,经济模型的事情我们下去再论证。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面,既然你认为亚洲以往的发展模式存在种种缺陷,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