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4)
承欢踟蹰了,犹豫了好一会才摇摇头,说:“没,没事了,你挂了吧。”
叶陵南倒是被她这一下弄得不放心了,“小欢,有什么事,你说出来,我会帮你的。”
承欢依旧是摇头,“没有了,真的。挂了吧”
叶陵南又嘱咐了她一句,有困难一定要找他,这才挂了电话。
承欢将手机递回给蔡蔡。
蔡蔡立刻八卦,“啧啧,这是不是以前一直追你的那个帅哥?”
承欢问:“什么意思?”
蔡蔡说:“你别给我装傻,就是一直和你在学校经常相遇的那位。”
承欢懒得理她,她这才发现女人一旦八卦起来,什么也阻挡不了,转身自顾自的走了。
蔡蔡在后面大喊。
“襄王有意,神女无情啊……可悲,可叹……”
———————————————————————————————————————
七月三号这天,承欢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她从白天等到半月十二点,可惜那只黑色手机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她也就放弃了,只是每天仍旧会带着这只手机,因为夏天穿的比较清减,很多衣服没有衣兜,她又多是裙子,就找江老师要了针线和剪刀,找了两块小布料缝了个小布包,刚好能把手机塞进去,然后还用绳子系着 ,挂在脖子上。
可能是因为这布包和承欢身上的衣服很不搭调,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好奇这兜里装的是什么,纷纷询问,后来知道装的是手机,这才开始夸赞她手工好,心灵手巧。
承欢其实也知道自己的女红水平,这布包的针脚歪七扭八不说,而且两边的布料还不等长,也不知道是哪一针下错了,又一边总是捋不平整。说起来她家务样样拿手,做菜也是极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这女红不行。
但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当年革命穷苦年代,承欢家里也算是小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所以现在真的能拿得起针线的女孩子到底也算是少之又少了。
承欢认识的人里,唯一对针线活精通的,也只有施凉。
施凉的母亲出身于苏州,祖辈做过刺绣生意。承欢听施凉说这也算是家传的手艺,几代传承下来,虽然现在已是家大业大,连姥姥那一辈就都不靠这个吃饭,但总归是不能忘可祖业,所以也就跟着学了一些。
承欢记得有一次心血来潮穿那种细高跟,结果新鞋磨脚,好不容易熬到上完课,脚后跟早就起了水泡。她挨到校门口,打电话给叶行北求救。叶行北过来之后,将她狠狠骂了一顿,当场就把鞋子给扔到了垃圾桶里,抱着她就上了车。上车之后,两人就发现承欢的头发缠在了他西服的纽扣上,怎么都扯不下来。
叶行北估计当时心情就不好,没什么耐心,最后直接将扣子扯了下来。
他的西服都是国外服装设计大师手工制作,品质上乘,那价格更加是上乘中的上乘。承欢觉得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纽扣扯下来的这一下。她心中有愧,就留了心思说要给他缝纽扣。
结果那纽扣针脚难看不说,还给她给缝歪了,她当时打结的手法也不好,衣服内衬还留着一个十分碍眼的绳结。那是她打了一次没打好,又在第一个绳结上打了好几次的成果。
缝纽扣的事情她拖了好几个星期,那衣服实在是拿不出手,最后还是叶行北想起这件事来兴师问罪,她才乖乖交上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果不其然,叶行北自然是恶狠狠地嘲笑她。但是后来那件西装他倒是经常穿,甚至连承欢都觉得他哪里来的勇气,能将它给穿出去。
问了好几次之后,叶行北才告诉她,除了他母亲,她是唯一一个替他过缝纽扣的人。
后来,她感动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和施凉学习针线活,但到底是因为太忙,也就搁置了。
现在想起来,自己果真是一点没有长进,这针线活也就只能自我欣赏的地步了。承欢倒也自我安慰能力颇好,这件事也就揭过去了,平时又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心里虽然担心叶行北,但时间并不难熬,除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想起他来,白天也和孩子们玩得很高兴。任谁也看不出她的异样。
很快承欢在山区呆了近十天了。
这天吃过早饭不久,就有一个和她住在一起的女学生急匆匆地过来找她,支吾了半天才说,是自己月事来了,但是却忘了带卫生巾。
这穷乡僻壤的她也找不到小卖部。 ↑返回顶部↑
叶陵南倒是被她这一下弄得不放心了,“小欢,有什么事,你说出来,我会帮你的。”
承欢依旧是摇头,“没有了,真的。挂了吧”
叶陵南又嘱咐了她一句,有困难一定要找他,这才挂了电话。
承欢将手机递回给蔡蔡。
蔡蔡立刻八卦,“啧啧,这是不是以前一直追你的那个帅哥?”
承欢问:“什么意思?”
蔡蔡说:“你别给我装傻,就是一直和你在学校经常相遇的那位。”
承欢懒得理她,她这才发现女人一旦八卦起来,什么也阻挡不了,转身自顾自的走了。
蔡蔡在后面大喊。
“襄王有意,神女无情啊……可悲,可叹……”
———————————————————————————————————————
七月三号这天,承欢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她从白天等到半月十二点,可惜那只黑色手机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她也就放弃了,只是每天仍旧会带着这只手机,因为夏天穿的比较清减,很多衣服没有衣兜,她又多是裙子,就找江老师要了针线和剪刀,找了两块小布料缝了个小布包,刚好能把手机塞进去,然后还用绳子系着 ,挂在脖子上。
可能是因为这布包和承欢身上的衣服很不搭调,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好奇这兜里装的是什么,纷纷询问,后来知道装的是手机,这才开始夸赞她手工好,心灵手巧。
承欢其实也知道自己的女红水平,这布包的针脚歪七扭八不说,而且两边的布料还不等长,也不知道是哪一针下错了,又一边总是捋不平整。说起来她家务样样拿手,做菜也是极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这女红不行。
但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当年革命穷苦年代,承欢家里也算是小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所以现在真的能拿得起针线的女孩子到底也算是少之又少了。
承欢认识的人里,唯一对针线活精通的,也只有施凉。
施凉的母亲出身于苏州,祖辈做过刺绣生意。承欢听施凉说这也算是家传的手艺,几代传承下来,虽然现在已是家大业大,连姥姥那一辈就都不靠这个吃饭,但总归是不能忘可祖业,所以也就跟着学了一些。
承欢记得有一次心血来潮穿那种细高跟,结果新鞋磨脚,好不容易熬到上完课,脚后跟早就起了水泡。她挨到校门口,打电话给叶行北求救。叶行北过来之后,将她狠狠骂了一顿,当场就把鞋子给扔到了垃圾桶里,抱着她就上了车。上车之后,两人就发现承欢的头发缠在了他西服的纽扣上,怎么都扯不下来。
叶行北估计当时心情就不好,没什么耐心,最后直接将扣子扯了下来。
他的西服都是国外服装设计大师手工制作,品质上乘,那价格更加是上乘中的上乘。承欢觉得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纽扣扯下来的这一下。她心中有愧,就留了心思说要给他缝纽扣。
结果那纽扣针脚难看不说,还给她给缝歪了,她当时打结的手法也不好,衣服内衬还留着一个十分碍眼的绳结。那是她打了一次没打好,又在第一个绳结上打了好几次的成果。
缝纽扣的事情她拖了好几个星期,那衣服实在是拿不出手,最后还是叶行北想起这件事来兴师问罪,她才乖乖交上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果不其然,叶行北自然是恶狠狠地嘲笑她。但是后来那件西装他倒是经常穿,甚至连承欢都觉得他哪里来的勇气,能将它给穿出去。
问了好几次之后,叶行北才告诉她,除了他母亲,她是唯一一个替他过缝纽扣的人。
后来,她感动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和施凉学习针线活,但到底是因为太忙,也就搁置了。
现在想起来,自己果真是一点没有长进,这针线活也就只能自我欣赏的地步了。承欢倒也自我安慰能力颇好,这件事也就揭过去了,平时又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心里虽然担心叶行北,但时间并不难熬,除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想起他来,白天也和孩子们玩得很高兴。任谁也看不出她的异样。
很快承欢在山区呆了近十天了。
这天吃过早饭不久,就有一个和她住在一起的女学生急匆匆地过来找她,支吾了半天才说,是自己月事来了,但是却忘了带卫生巾。
这穷乡僻壤的她也找不到小卖部。 ↑返回顶部↑